我收藏时光。
包括那些贫穷的往事,包括那些富丽堂皇,以及平素的补钉,和褴褛的衣裳。
当风俗成为永久的守望,我的惦记将归于小小的村庄。
激情燃烧的青春,成为岁月的灰烬,我依然会用双手捧起结晶的汗水,去默颂一束远去的夕阳。
瓜川花加拉嘎,我知道,深沉的爱,必然扎根在黄土下面,我知道,伟大的预言,必然会和风雨一起,旋停在低矮的山岗。
我想到黑夜,想到了爹娘。
在没有灯光的夜晚,我是如何守着火盆边的传说,在漆黑的世界里,展开想象;
在爹娘的疼爱里,我是如何地撒娇,甚至打滚放泼,甚至用高声的哭闹,赢得安抚和奖赏。
瓜川花加拉嘎,我应该说出以前的想法,说出任性,甚至奇诡的念头,以及做事的荒唐。
还应该想到众多的慈爱与养育,想到东家的饭菜,想到西家的米汤。
想到杀年猪时的欢愉,想到清锅冷灶时的失望。
还应该想到正月十五漫山遍野的灯盏,想到秧歌里扭出的时尚。
被一句句乡音感染,紧握的手,硌疼了我的娇情,与乡音纠结不清的愁怅。
我的目光,扫描在熟悉的门口,停留在每一个街巷。
在十字路口,在场院,在队部,在碾房。
我的心跳,弄得鸡飞狗跳,寂静的村落,开始有烟囱,冒出柴草燃烧的芳香。
灯,为黑夜点亮。
酒,为归来温热积蓄很久的念想。
瓜川花加拉嘎,几乎没有儿童认得一个陌生的的归乡人,但小路认得,但古柳认得,但井台认得,柴门等待我疲惫的返航。
我联想到一辆驴车,以及一把镰刀,一驾犁杖。
还有盛满凉水的塑料桶,草帽和銙锄,以及玉米面的发糕和小米面的干粮。
瓜川花加拉嘎,每一块田野与每一条垄沟,都通向四方。
朴素无华的哲理,都以实在、虔诚和耐心,诠释着大山深处的沉默和担当。
我的乡情在方言和风俗里活着。
在时光的遗址里,流逝的青春,已经开始成为文化层,一层层地剥离出一个年代的价值取向。
年轻的汗水,和老去的泪光。
我们发掘着小村的历史,在一处处遗迹里,找出祖先的足迹,找出爹娘的盼望。
如果老茧能唤醒一棵庄稼,我发誓,再播洒一垄葱郁的诗行。
如果火柴能唤醒一堆黄土,我情愿,再用一千遍一万遍的呼喊,说给躺在黄土里的爹娘。
倘若童年可以复活,我将用湿漉漉的裤角,用光着的脚丫,去报告一条河流的发源,以及我情感的滥觞。
我也在等一场雪到来,覆盖漫天飞舞的梦想。
在严冬,把浪漫的诗和远方,都晾晒在泛黄的叶片上。任一朵又一朵的雪花,在繁茂的思念里绽放。
从眼眸里飞出意念,从手指间飞出淡淡的忧伤。
瓜川花加拉嘎,手闷子,棉乌拉,毡疙瘩,侵入我的每一寸肌肤,大雪,在我的脑海里,纷纷扬扬。
此刻,瓜川花加拉嘎,你是最令人羡慕的地方。
因为有一个孩子,不,一群孩子,都跪拜在你的脚下,都朝着一川的烟雨,深情眺望!
犁夫创作简历
犁夫,真名李富,1963年10月1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系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赤峰市旅游摄影协会理事,赤峰日报社记者。著有散文集《我阅读草原》和诗集《父亲》。《中国首部旱作农业诗典》,即将创作完成。
犁夫先后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十月》《散文》《草原》《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美国《侨报》等国内外800多家媒体上发表作品,尤其是215首同题独颂诗《父亲》,连续在中国诗歌网上发表,轰动诗坛。多次受到国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表彰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