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一年七月三日中午一点,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北京门头沟区东山沟里,气温三十八度,鸟儿不再鸣叫,躲了;虫儿不再蹦珧,藏了。我却看到两个上穿白背心,下穿旧军裤的青年小伙,他们俩在不停地忙碌着。身旁还放着两袋水泥。只見他们手拿毛笔,在携带的小铁桶内蘸上红膝,挥毫往石头上写着火红的大字。
他们是谁呢?他们是四连二班副班长严冬石和战士杨振泉。他们俩往石头上写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大字标语。为了既可保证完成每天每人的背料任务,又能搞好宣传鼓动工作;于是,他们俩便放弃了中午休息时间,在吃完午饭后就主动提前上山书写标语。旁边的两袋水泥就是他们下午第一趟上山要背的料啊。在这炎热的七月份,他们俩个一直干了二十多天,终于完成了从山脚到山顶三公里背料的任务和书写标语工作。他们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所写的标语精神啊!
从山顶向下望去,他们所写的标语,在蜿蜒曲折的山路旁,在绿色的草丛中,像是一条美丽的红飘带,给大山增添了无限风光。每当背料上山的战士们看到这些标语,就增强了战胜劳累的力量,鼓起了不断前进的勇气。
这个写标语的行动是严冬石同志主动提出的,没有任何领导指派。当他向扬振泉一说,杨振泉欣然接受。严冬石为什么会冒出如此想法呢?
说来话长,.当时中苏边界形势严峻,为了应对有可能暴发的战争,团里在一九七0年十一月份成立了“俄语战场喊话培训班”。严冬石是一排的板报宣传员,我是三排的板报宣传员。作为连队的宣传骨干,我们俩便被连里派到这个培训班去学习。到达团部的当天晚上,我们两人住进了团部小招待所内的一个房间。培训的内容是俄语“解放军宽待俘虏”“缴枪不杀”“出来”等十几条用语。并学唱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毕业歌”等五首革命歌曲。培训结束后,我们回到连队,负责教会这些俄语词句和革命歌曲。在教授中,严冬石比我的积极性高,劲头足。对宣传鼓动工作越来越上劲。一九七一年一月,连队接受了上山建哨所的任务。随着他对宣传工作的开展延伸,突发奇想,他做出了上山写标语的决定。他们写标语的这一行动,使连队干部战士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刮目相看。随后,严冬石很快被提拔为一班班长,成为603核观察哨第三任班长,并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集体三等功。1974年5月,被提拔为干部,任九连排长,观察队哨长,第二任队长等职务。1986年调总后某部后不久就地转业,退休前曾担任过某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三十五年后,严冬石同志来到石家庄。我们又见了面,感概万千,他向我讲述了我们在部队分离后的经历。他认为,上山写标语这件事确实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在防化团曾多次受奖,四次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精神文明标兵等,两次因公负伤,持有国家残疾军人证。但是,虽为部队建设流血流汗,却无怨无悔!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他们所写下的那火红的标语,也是四连战士们红红火火的建设哨所的经历,它将永远铭刻在北京军区防化第九团光荣的团史上。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那些经历过五十年雨雪风霜的标语现在怎样了?但是那火红的大字标语,它确深深的嵌入我的脑海终生难忘!
(张宏齐1969年2月入伍,时任四连九班代班长。此文写于2020年7月26日。)
作者简介
张宏齐,1952年出生,1969年2月入伍,中共党员。曾服役于原北京军区长城防化兵老部队,在四连当战士、班长。退伍后成为人民警察,历任石家庄市公安局桥东分局派出所所长、办公室主任、纪检委书记,石家庄市第一、第二看守所政委。2012年退休。1985年他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党政干部专科毕业,2002年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班毕业,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多年来他坚持业余创作,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百余篇,尤其近些年创作诗词千余首,出版《云飞霞丽诗词集》里收入190首余诗词。
稿件提供:严冬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