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赤峰1月9日专电(李富)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守正创新,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手工业。目前,巴林右旗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产品品类已经发展到民族服饰、手工刺绣、金银饰品、剪纸、木雕、石雕、马鞍具等13大类1000多种,年销售收入达6000余万元。从业人员数量也从2021年的不足300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人。成功培育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个,催生了民族手工坊、匈奴进出口贸易、金哈达炒米、牧腾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营手工业企业,并在全国7省(区、市)建立了10家“梦想工坊”。为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各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
政企合力推动。巴林右旗组织开展“政企同心聚合力 同频共振促发展”“政企同心话未来 凝心聚力促发展”等主题活动,搭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落实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行手工艺产业贷款贴息、免收租金等优惠政策,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文旅、民委、工商联、财政等部门强化政策宣传解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产业链服务,让民营企业敢投愿投、放心大胆谋发展,凝聚起政企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据巴林右旗工商联介绍,几年来,累计为传统手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落实贴息贷款5000余万元,减免房屋和设备租赁费用200多万元,推动4家企业100余家个体工商户实现扭亏为盈、稳定发展。
校地合作赋能。巴林右旗有效运用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进边疆”等活动平台载体,加强同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赤峰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共建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密集和地方优质特色产业富集的优势,着力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校地人才合作共同体,培养了一批优秀民族特色手工艺传承人才,不断激发手工艺产业的创新活力。
2022年以来,巴林右旗连续三年承办了“全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与民委、文旅、工商联、职业中学等部门共同探索学校、商会、企业“三位一体”的民族手工艺协同育人机制,成功开发手工艺产品500多种,获得知识产权专利18项。
主动开拓市场。巴林右旗孵化传统手工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企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办、自己办”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多元化专业技能培训,形成了从技艺传承、产品设计到市场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壮大手工技艺传承队伍。积极对接市场需求,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对已形成一定规模且拥有固定客户的服装服饰、食品制造等生产企业强化产、供、销合作,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名录,加大电商微商销售力度;对尚未形成规模产业的剪纸等非遗手工艺项目,采取“老带新、一帮一”的模式稳定壮大从业爱好者队伍。用好用活就业创业激励扶持政策,扶持引导小微企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培育客户,让传统手工艺产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巴林右旗工商联介绍,几年来,累计举办传统手工艺制作培训班20场、培训1200余人次,组织优秀手工艺人才参加全国、全区传统工艺展和非遗技能大赛56人次,促销产品价值达500余万元。
文旅融合促进。巴林右旗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突出文旅融合发展。举全旗之力先后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曲艺展演”“赤峰市首届乌兰牧骑艺术展演暨巴林右旗第二十四届那达慕大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20多场次。以“会”“展”“节”等形式充分展示民族手工艺品,有效促进当地手工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会展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文创产业链,吸引区内外近30万游客到巴林右旗观光打卡。特色民营经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