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守涛书画
据文献记载,在东汉明帝时,佛像随佛教传入中国,《后汉记》载:遗使天竺 ,问其
道术,而图其形像焉。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最初的佛教绘画。又据《牟子理惑论》《佛
祖统记》等文献都有汉明帝遣使赴大月氏带来佛经,并于佛寺等处作佛教图像的记载
(大月氏为古月氏族
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从甘肃敦煌一带迁往伊犁河流域,不久又
迁往阿姆河流域)。一般认为大月氏活动的地域,应当是指西域一带地方,包括我国
新疆,以及大伊朗、土库曼斯坦等地。
图一《印染布供养菩萨像 》棉布印染布残片,一九五九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
据考证系东汉时期作品,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棉织物,也是较早与佛教内容有关的图
画。大目高鼻,发卷曲,头后有項光,袒胸,佩璎珞,右手执一角杯的供养菩萨。
(《文物》一九六O年第六期·新疆民丰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东汉合葬墓清理简报)
图二《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位
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为纪念驮经的白马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越南、
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19世纪末以
来,日本、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
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国际佛苑 多国出资建立的不同风格佛殿》
白马寺至今已有1900百多年的历史,几经战乱几度荒废,一九七二年 开始全面修
复,一九八二年定为国家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在其保存下来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很
多还留有“祖庭”和“释源”字样。现存建筑年代最久的是齐云塔,亦称释迦舍利塔、金
方塔、白马寺塔,在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据碑刻和佛籍载,始建于东汉永平己
巳年(公元69年),现存砖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
金代建筑遗存之一,至今也有八百多年了。
图七《齐云塔》
图八《钟楼》
白马寺山门内的钟楼是1991年由日本中村包行先生和白马寺共同出资重建。其“马寺
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佛钟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
下、一百零八下的叩击鸣法。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活动以一百零八下为准,所以佛钟又称
为 “ 百八钟 ” 。
图九《夹纻干漆十八罗汉造像》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白马
寺是中国第一座寺院,寺中所作壁画,当是中国最早的佛画。由于年代久远,寺中所
饰佛图,早已荡然无存,现有的壁画也是近些年重新画的,但是其山门外的石马是宋
代的遗物。陈列在殿内、两厢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是元代“夹纻干漆”造像
(一说为明代)。这些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经非常罕见(据知这些文物是
1973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而来,参考曾参与文物调拨的黄明兰先生《故宫大佛堂文物
调拨洛阳的前前后后》一文)。十八罗汉像是我国现仅存的一套完整元代“夹纻干漆
造像”,被视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学习笔记
一种我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画家角度看世界。《张守涛书画》平台还将陆续推出《守
涛悟道》、《守涛论艺》、《礼乐与书画》等专题。《守涛学佛》拟包括:我画佛
说;禅、禅宗与禅画;历史上重要佛教画家和禅画画家。我们期待着在儒、道、释文
化的学习中和您一起体验艺术闳约深美的魅力。
张守涛,又名首涛,雅宝堂主人。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黄县后移居河北唐山。早年师从山水画大师胡佩衡先生,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书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台湾)、香港东方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见长。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及师生展,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国内外展览中多次获奖,其中1994年日本书画院第55
回纪念展作品《漓江山水》获头等奖;1997年国际水墨大展作品《抬头见喜》获金奖;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与和谐艺术展作品《漓江秀色》获金奖;2003年第三届国际老人文化节获绘画作品大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及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有其作品收藏。
出版有《守涛画集:1—5集,及各种形式的作品专辑多种,并出版有文集《守涛说画》,是我国第一位按系列连续出版个人作品专集的画家。评论界认为其是一位“多能而又兼事史论研究的学者型画家”。其作品即显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又有对时代精神的孜孜追求,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生平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记》、《世界名人录》等数十种辞书。多次担任全国及国际性书画大赛的评选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