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儒商网儒学商道 原创(于丹娜)
图为京城文化人集体传承创作与《岁朝图》的合影
1月16下午,由北京市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单位北京博瑞中驰文 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里的文化情结”活动在王府井赵先生涮肉坊温馨启幕。在浓郁的新年氛围中,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评论家、文化学者张守涛先生带领嘉宾们穿越时空,深入探寻传统年俗文化与《岁朝图》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张守涛先生现场为集体创作《岁朝图》开笔,只见他铁画银勾,运笔如飞,很快将一块太湖石勾勒得极有神韵,引得嘉宾们纷纷侧目,期待着这场文化盛宴的正式开场。
张守涛先生高徒、书画家程功挥毫泼墨为每一位嘉宾创作了一幅“福”字,笔锋刚劲有力,墨香四溢。为突出蛇年到来,他还别出心裁地将蛇的各种形状融入到福字书写中,吉蛇吐福,笔法自然,令人大开眼界。
主持人于丹娜热情登场,向在场贵宾致以诚挚欢迎,并隆重介绍张守涛先生,为活动拉开序幕。
北京市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北京博瑞中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骆东雨发表讲话,向张守涛先生、程功先生,以及各位嘉宾的热情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活动的美好期盼。
张守涛先生为嘉宾们详细讲解了《岁朝图》的起源与发展。“岁朝”一词出现于汉代,《岁朝图》一般认为起源于宋代,初为宫中所用的《岁朝清供》,后在明代逐渐丰富题材,融入山水、人物等元素。与民间年画不同,它是春节期间文人相互交往的专属“年画”。重心在“清”,传承了中国文人千年风骨。
张守涛先生指出,《岁朝图》描绘内容丰富多样,色彩鲜明热烈,都象征着吉祥。花卉、年节用品、案前摆设等常被选为题材,画家们还巧妙地将这些元素按谐音组成吉祥话,如“年年有余”“事事如意”“健康长寿”“平安顺利”“五谷丰登”等,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细腻贡品,到民间流传的写意折枝花卉,《岁朝图》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各异的表现形式。
现场不少嘉宾表示,这是头一次了解到《岁朝图》以及其反映出的丰富多彩的传统过年习俗,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风骨的认识,大家热情分享对传统年俗和中国书画艺术的感悟,探讨文化传承的路径与方法,现场氛围热烈非凡。
到场的十几位嘉宾兴致勃勃地在由张守涛老师开笔的《岁朝图》上各自添画一笔或几笔,共同参与集体创作。张守涛程功两位老师逐一耐心指导,让所有人直言受益匪浅、脑洞大开,一下子都有了当艺术家的感觉。最后,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张守涛先生收官创作完成《岁朝图》,这幅凝聚众人心血与感悟的作品,成为本次活动的珍贵纪念,为这场充满年味与墨香的文化雅集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