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日报社 李富 杜尚儒
日前,在辽都故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图婉葛根山西侧的岩崖上,惊现神秘符号,引起游客和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人们通过各种资料,对此进行解读和研究,在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神奇的符号里,陡增了对契丹寺庙遗存的神秘感。
据原巴林左旗文史委员会委员池建学介绍,这神秘符号是白色草灰写的佛教咒语“嗡唵吽”三个字,在旁边的石涯下,还有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咒语。此庙址在千年以前契丹寺庙遗存基础上修建的。
池建学说,“嗡阿吽”三字是藏传佛教咒语,又称为金刚诵,是佛教之藏密主教金刚总持即本初法身佛普贤王如来的根本咒,代表佛的三密和三身,充满宇宙和生命的根本法音。三字也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三世诸佛的真实身语意之心髓,堪为一切佛咒之王、一切佛咒之本,是诸咒之母,也是诸佛菩萨身语意的根本种子字,而一切心咒犹如诸佛菩萨的命根,此咒能成就所有咒语功德。
著名辽金史专家、原巴林左旗博物馆馆长金永田在《真寂之寺览胜》一书中这样记述俄然哈达山,他说,山名是蒙语,意思是多种颜色的石砬子,在图婉葛根山西侧的一条山沟中,是一座从谷底拔起的小山,有许多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古迹,山北侧有一自然岩洞,名千手千眼佛洞,洞口朝北高1.70米,进深18米,洞内壁有人工雕凿之痕,可见早年曾拓宽修整,传说钻此洞,可祛病消灾。
顺千手千眼佛洞,爬出便到了俄然哈达山之南侧,向东走不远,山半腰有一处奇特的喇嘛居住遗址,该居室是利用山体向里凹陷的缺口,用石块垒砌,左右两边围墙,前面留出门窗形成的,现门窗不存,墙体基本完好,室前有平台。由此向上攀登,可见有巨石探出,形如石鹏,古时为以石墙筑城一事,室内石壁早有佛龛,墙体膜以草拌泥,并涂以白灰。在西,亦有一喇嘛居士,所处地势,建筑方法与前述类同,只是室内空间大些,下面的石台上用厚厚的草拌泥抹成平面,是为炕面,人可在上面坐卧和睡眠。冬季,喇嘛在炕面上架上枝柴烧烤,然后把冒尽浓烟的炭火,收到火盆里用来取暖,炕面也被烧热了,等凉到适当的温度时再铺上兽皮被褥,睡在上面也很温暖,这种方法叫睡“霸王炕”。
该僧舍右侧堆积大量柴灰,里面包含有清朝晚期的青花瓷器残片,为我们揣度僧舍建筑使用年代提供了线索。俄然哈达山的山体虽小,却突石横空,变化多端,是一盛景。站在山顶下望,弯曲的小路,串联着许多人工垒砌的平台,山脚下的石墙,几乎把俄然哈达山的山南侧都围了起来,围墙内及俄然哈达山是山上僧舍主人们的领地,他们凭借大自然造就的奇石异洞,招来大量信徒,据说民国年间香火极盛,抢了不少隆善寺的供奉,而引起大喇嘛们的不满。山下下现存一眼古井,是昔日山上僧众饮用水的源泉,井为自然石块砌成,井水甘甜凛冽,至今不竭。
宝顶山东南,2.5公里处在影壁山东南有两座小山,其上各有一个石洞,其实是人工开凿的两个小石窟。南面的一个是将坐落在山顶的一块巨石凿空,从外面看,巨石不甚规整,而库里却很方正,平面呈方形,长宽各2.10米,高1.60米,前面射门,有安装门框的痕迹,门两侧各留一小窗口,顶部留一孔与外界贯通,是为烟道,后壁凿有佛龛,下面设台座,门前有石墙环护,十分幽静。
北行有山名喇嘛洞山,因山顶裸岩有洞故称喇嘛洞,高1.60,宽1.70米,进深3.4米,此洞原为自然岩洞,后经人工开拓加工而成,洞壁抹有黄土泥,洞内设有火炕和烟道,洞口有石墙围封,自成一体,据说上述两栋早年均为外来游方僧居住修行的地方。是号称“递颜其”僧人单独坐禅诵经的僧房窟。
对于契丹寺庙遗存之地的岩崖上出现的神秘符号,还有人认为不是清代,而是辽代出现的,符号不是什么佛教咒语,而是象形的文字符号,或者是一种特殊的表象符号,上面是双手捧起太阳,这与辽契丹人的祭日、拜日风俗有关,下面的人单膝跪地,也证实了祭日拜日的说法,同时,该符号正对着东方,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对于这些说法和争论,学界和旅游界的人士也不尽相同。社会人士认为,不管是什么符号或者是佛教咒语,都为辽都故地的旅游和休闲观光,增添了兴趣和色彩,在人们游览名胜的同时,也对历史产生了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