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日报社 李富
辽都故地内蒙古赤峰市和巴林左旗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辽代上京城和辽祖陵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特别是2016年以来,抢抓上级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依托境内契丹辽文化资源独有优势,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契丹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整治及文物保护工程,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公元9世纪初,契丹民族在中国北方创建了辉煌的大辽帝国,并建立了草原第一座都城——辽上京临潢府。
光阴荏苒,昔日的辽上京如今已成为赤峰市巴林左旗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巴林左旗位于赤峰市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享有“中国笤帚苗之乡”美誉,是契丹·辽文化发祥地,也是国家确认的文物大旗。境内有辽代上京城、辽祖陵及祖州城等极具特色的文化遗存。
层层推进遗址申遗工作。为扎实做好申遗工作,2012年,赤峰市和巴林左旗成立了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经过积极协调争取,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随后,自治区文化厅成立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领导小组并划拨了申遗工作启动专项补助经费。2017年4月,辽代上京城和祖陵申遗工作正式列入自治区政府层面加以统筹推进,专门成立了由布小林主席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目前,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文本(初稿)已编制完成,各项基础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实施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为加快推进辽上京遗址申遗,巴林左旗启动了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相继完成了辽上京遗址汉城内小辛庄村、三河村居民整体搬迁;不断完善排水管网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区污水对皇城污染的问题;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房屋影响遗址保护问题,筹资5.32亿元实施了辽上京遗址周边542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时启动了辽北塔周边的396户棚户区改造工程和辽南塔周边5500亩征地工作。目前,为进一步科学、合理保护遗址,经过设计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根据文物部门提出意见修改后通过了相关部门审议,《辽代上京城遗址周边环境整治规划》和《北塔公园设计方案》现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谋划系列遗址保护工程。为解决好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同步发展的问题,谋划启动了辽上京和辽祖陵祖州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联合编制了《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和设计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在上级部门的支持推动下,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3年正式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同步启动了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和遗址展示工程,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了乾德门遗址保护和展示、辽上京皇城围封、辽上京遗址标识展示等项目。压茬推进辽祖陵祖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完成《辽祖陵祖州遗址保护规划》、《辽祖陵祖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考古工作计划》。同步实施了辽太祖纪功碑及碑楼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启动实施了投资1800万元的辽祖陵祖州遗址保护利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有计划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按照“保护第一、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旅厅的帮助关心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所组成的考古队,先后对辽祖陵太祖纪功碑楼遗址、辽祖陵一号陪葬墓等进行了发掘。并制定了三十年的辽上京考古计划。目前,已陆续发掘或试掘了辽上京皇城西门(即乾德门)遗址、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皇城南部主要街道及其临街建筑遗址、宫城西门和东门遗址、皇城东门遗址和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院落遗址、辽上京宫城承天门遗址等,其中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发掘,再次确认了辽上京宫城的形制结构和皇城的东向轴线等,进一步推进了对辽上京遗址布局和沿革的研究。
此外,巴林左旗以扩大契丹辽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心,全力打造了契丹辽文化品牌。先后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制作播出了《探秘草原皇城》、《梦落繁华辽上京》、《国宝在赤峰—巴林左旗国宝》等多部辽文化题材专题片;与内蒙古大学合作成立了“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契丹辽文化考古研究基地”;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契丹辽文化节、两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首届笤帚苗文化旅游节和纪念辽上京建城1100周年—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数十个国际性大型文化交流研讨活动。与此同时,首部大型契丹风情歌舞演艺项目《契丹王朝》已公演近三百场,契丹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