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赤峰日报 李富 )
锄钩鱼叉犁镜
日前,辽都故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台镇大良沟乡村博物馆征集到古代农具 5件,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皆为辽代窖藏。此次征集到的这批辽代文物有犁镜、鱼叉等,都属于铁器,据巴林左旗辽金研究会会员、大良沟乡村博物馆馆长李奎介绍,这些农业和渔猎生产工具的出土,为巴林左旗打造“辽文化”增添了新的依据。
犁 镜
李奎介绍说,辽代的金属制品种类较多,从现今的考古发现辽代制造的金属产品主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军事武器等几大类,主要以农业和渔猎生产工具为主,还有手工工具、生活用具及兵器,其中铁制工具占很大比重。生产工具类:生产工具是契丹民族利用金属制品的主要方面,主要以铁制品为主,现今的考古发现,在巴林左旗地区发现有生产工具,如铁犁铧、铁锄、鱼叉等。契丹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的掌握了金属开采、冶炼和金属制造技术,无论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现今的考古发掘来看,契丹的金属开采规模很大,冶炼和制造技术先进。所制造的物品以兵器类、生产工具类和生活用具类为主。
李奎在讲解犁镜
犁镜是耕犁上的零件,是用铸铁或钢制成的一块弯板。安在犁铧上方,并向一侧倾斜,表面光滑,作用是把犁起的土翻在一边。犁镜具有光滑耐磨,翻地不粘泥,即省畜力又节省人工的特点。
李奎在讲解犁镜的制作
李奎介绍说,犁镜出炉前表面要洒黄贝草灰以防止氧化。浇注速度宜先快后慢,以保证充型完全。铁范须预热和涮上用莞木炭粉调制的涂料。浇注时,工匠即以脚踩住铁范以防跑火,表现了娴熟的技巧。浇后由浇口倒出尚未凝固的铁水,迅速打开铁范,取出犁镜。此时的犁镜仍通体透红。待冷却后,去除飞边和毛疵,即得到成品。
李奎介绍说,在辽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农业和渔猎并存的局面,在巴林左旗地区出现了“半农半牧”的良性生态生产经营方式,渔猎业依靠传统方式向前推进,农业在耕牛进入之后,随着冶金业的发展,犁铧、锄头、犁镜等铁制工具不断出现,大大解放了劳动力。犁镜和鱼叉等铁制工具的出土,就证明了这一点。
李奎在讲解鱼叉
据介绍,早在1000多年前,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东部,崛起了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契丹。契丹人金戈铁马,气势如虹,雄跨长城内外,创建了叱咤风云的辽王朝,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创造了200多年的辉煌。他们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建立了“草原第一都城”大辽皇都临潢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