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赤峰专电(记者 李富)辽上京始建于公元918年,是北方游牧民族在欧亚内大陆草原上兴建的第一座皇都。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巴林左旗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亿元,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成为巴林左旗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星月斗转,往事千年。辽上京遗址静卧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多少年来,巴林左旗历届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就像保护眼睛一样,珍爱着这份宝贵的文物遗产。1961年,辽上京遗址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2012年,辽上京城和祖陵遗址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0年1月1日公布实施了《赤峰市辽代都城帝陵遗址保护条例》。特别是今年以来,辽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赤峰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列入国家层面统筹推进。
保护就是最好的利用,近年来,巴林左旗不断加大辽上京遗址保护力度,投资4.3亿元实施了303国道改线工程,彻底避免了通行车辆对遗址原貌的破坏;投资7.4亿元实施了遗址周边752户棚户区改造和辽上京北塔周边396户拆迁工程;投资2.2亿元实施了辽上京遗址围封、带状公园、沙里街道路改造、变电站拆迁等工程;投资0.9亿元,对辽上京南塔周边4800余亩土地进行了保护。
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支持和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制定30年考古计划,对辽上京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目前已陆续发掘遗址15处。清晰掌握了辽上京皇城的城市布局及其建筑技术特点;确定了辽上京宫城的具体位置和规模;取得了一系列辽代在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学术成果。2012年,辽上京皇城内西山坡佛寺遗址被列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让绿水青山代言,让文物国宝说话,巴林左旗编制了《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投资1.1亿元,启动了乾德门广场及本体保护展示、辽上京皇城遗址标识展示及数字化建设等项目,通过MR、VR等数字化技术,使辽上京的恢弘建筑、千年古都的迷人风采真实再现于游客眼前。
今天的巴林左旗,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引擎,聚焦“契丹辽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契丹辽文化体验游王牌”两大战略目标,构建以省际通道为东西轴线、以国道305为南北轴线的南部契丹辽文化特色游、中部美丽乡村度假游、北部自然风光体验游3大板块,努力形成旅游与文化、交通、生态、特色城镇、农牧业相融合的“五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