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4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在北京电影学院礼堂召开颁奖典礼,颁发了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致辞开场,宣布为玛拉沁夫、周民震、白桦、王迪四位老艺术家颁发终身成就奖。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先生
梁丹妮女士为开场致辞,并担任颁奖典礼主持人。
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玛拉沁夫
他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剧作家,同时他也是小说家、词作家。草原是他人生的摇篮,也是他作品的摇篮。从五十年代他在《人民文学》发表《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之后,他的作品,就如草原一样展开了丰富而辽阔的景观。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早期的创作:“玛拉沁夫富有生活的积累,同时他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这就成就了他的作品的风格——自在而清丽。”从文学的草原,他又跨进了电影的草原,他将自己的《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改编为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获得了当年文化部颁发的故事片奖。此后,《茫茫的草原》、《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作品一发而不可收,草原给了他灵感,他给草原做了文学与电影的回馈。他的词作《敖包相会》、《草原晨曲》至今传唱不息。他为现实的草原谱写了文学的草原,为少数民族的文学与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特向玛拉沁夫先生颁发编剧终身成就奖。
玛拉沁夫先生因身在云南无法出席现场,以视频形式表达了对大会的感谢。
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周民震
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是奔流社的进步青年,他出版的杂志叫《奔向太阳》,表明了一生的心志。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编剧,在银幕上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与光影。他的作品,总是与春天有关,与阳光有关,从1957年他发表了广西第一部电影剧本《双仇记》以后,他创作并发表的20多部剧本有13部被搬上银幕。《苗家儿女》、《春晖》、《心泉》等影片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1979年,他的作品《甜蜜的事业》横空出世,在那个单调的年代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忘怀的笑声。他用心灵酿蜜,以心血创作,像桂花香飘四野。他反映人民心声,谱写时代乐章,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是壮族儿女的骄傲,也是中国电影编剧杰出的代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特向周民震先生颁发编剧终身成就奖。
周民震先生
编剧汪海林(图左)、余飞(图右)为周民震(图中)颁奖
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白桦
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剧作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诗化电影的倡导者和追求者。他的电影创作中,渗透着浓浓的诗意;他的人生履历中,流淌着光影的故事。他坚持原创,坚持文学道义与独立表达,即便为此曾遭受不公,也从未改变立场。他拥有卓越才华,笔触却探向民间疾苦;他曾历经磨难,目光却总是望向高处。他的《苦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太阳与人》,形象地寓意了他的人生。他跟电影是一场苦恋,他的创作,是太阳与人的关系。《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他的这些电影作品,回响着美丽的声音,绽放着灿烂的形象,在银幕上留下了永恒的光影。2005年,他出版了《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这是他的生动写照,也是他的不懈追求。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特向白桦先生颁发编剧终身成就奖。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将军宣读白桦颁奖词
叶丹女士协助白桦先生致答谢词
编剧宋方金、厉震林为白桦颁奖
中国电影编剧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王迪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剧作的毕业生,是宝贵的电影创作的第一粒火种。自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学成归国后,他参与创建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此投身到了电影剧本教学的事业中。在社会转型时期,各个电影厂纷纷撤销文学部,他不为风潮所动,带领自己的学生坚持原创,深入生活,他的正心正念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更多的火种。1985年,他顶住巨大的社会压力,推动了电影剧作专业招生条件的变化,使很多被外在条件限制的剧作人才涌入了电影创作领域。他在教学中,借鉴国外经验,内外结合,又撷取传统文化,古今贯通,由此他搭建了传承至今的中国电影教学体系,为中国电影剧作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薪火相传,桃李芬芳。王迪先生启迪了无数人的电影之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特向王迪先生颁发编剧终身成就奖。
王浙滨、康丽雯女士为王迪先生颁奖
康丽雯(左)、王迪(中)、王浙滨(右)
在此喜多瑞也向四位获奖老艺术家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感谢他们为中国电影艺术所做的巨大努力与牺牲。最后想以白桦老师在短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终身成就奖很重,得奖者多被批评大于赞赏,但我想说我问心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