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扇子既是生活用品,可
以拂凉驱暑,又可用来遮阳挡风,也是一种工艺品,古时插在车上
也是一种仪仗。据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记载:“五明扇,舜
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
在周代,扇仪仗与鼎一样讲尊卑:“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
四扇,士二扇”,所以“障扇”亦称“仗扇”。稍晚些的东晋王嘉《拾遗
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发明的,所讲用途与崔豹所讲略同。当时,
涂修国进贡青凤、丹鹊两种名禽,昭王用其翅尾羽制成“游飘”
“交融” “兮光” “仄影”四扇。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战国
的。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楚墓出土过一把竹编的扇子,扇柄
在扇子的一侧,就像个单扇门。单扇门在古代称作“户”,扇子当
仪仗使用时左右开合也像门户,“扇”字从羽从户,是对这个字最
好的拆解。
明·文徵明 《沧浪濯足》
以后扇子被广泛使用。“五明扇”是一种平扇,如纨扇(团扇)、
羽扇、竹篾扇、蒲葵扇、葵扇、棕榈扇、麦草扇、芭蕉扇等等都可
以称为平扇,也是民间最为常用的扇子。
折扇使用较晚,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距今大约也有一千五百年
了。《南齐书》载“褚渊以腰扇障日”,南宋著名史学家胡三省
著《通鉴注》解释,“腰扇”即折叠扇。
书画艺术品,主要是在团扇和折扇上创作。开始以平扇居多,明清
以后折扇作品则逐渐多了起来。
有些研究者认为,早期扇面多为书法,绘画则较晚。其实不然。据
记载,三国时杨修就为曹操画过扇子,并留下了“误点成蝇”的故
事。这说明,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有文人画扇的习俗了。而晋人
王羲之在扇子上写书法则比杨修晚了一百多年。自宋代以后文人画
家兴起,很多文人参与绘画活动,书画同时出现在扇面上的情况开
始多起来;到了明清时期,扇面创作就已经把诗、书、画、印同扇
子融为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创作体系。 宋人邓椿的《画继》
卷十《杂说·论近》,提到了“高丽松扇”和“倭扇”,被认为是
日本发明折扇的依据。但是接下来邓椿又说:“有用纸而以琴光竹
为柄,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者,但精致非中国可及。”这句话说
明,那时中国也已经有了折扇,只是不如日本和高丽做得精致而
已。无论什么观点,最终的依据都在于考古发现和史籍的记载。
最早折纸扇 五骨蝙蝠扇
现在的考古发现,江苏武进一座南宋墓中出土了一件黑漆奁,上
面画着一个手持折扇的仕女,扇子有五档扇骨,绘有花鸟。南宋吴
自牧的《梦粱录》中载,当时都城临安已有专门卖扇子的“周家折
叠扇铺”。
《宋史》记载,端拱元年,日本国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
觐见宋太宗,献上礼物桧扇二十二枚、蝙蝠扇二枚。指的就是折
扇。考古发现和这几则记载大约都是同一个历史时期。这说明折
扇是中国人民与日本、朝鲜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扇子不只在中国盛行,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都
有扇子文化。扇子在欧洲也广泛流行,欧洲皇室视扇子为身份的象
征,尤其是西班牙、法国的贵族夫人们都很重视扇子的使用和佩饰
作用。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折扇的多是文人,彰显的是儒雅与含
蓄的风度;西方则是贵族妇女居多,把折扇看作是身份的点缀,显
示尊贵典雅的气质。中国人用折扇讲究材质的珍贵,更重扇面书画
的品位,西方人则更多注重材质的华丽和形式的艳美。
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团扇的结构较为简单,只有扇面和扇柄。现存宋代小品画,绝大部
分是团扇作品,也有案上摆件、小屏风或者是房间隔断镶嵌的小
画。团扇上的艺术含量主要体现在扇面上的字画与扇柄的材质和制
作工艺。扇柄有各种珍贵木材,也有象牙兽骨雕刻、镶金银嵌珠宝
等多种样式。
宋· 张茂 《鸳鸯图纨扇》
折扇有撒扇、纸扇、掐扇、摺迭扇、聚头扇、聚骨扇、旋风扇、
紧头扇等多种名称。折扇倍受中国文人的喜爱,玩扇、赏扇、写
扇、画扇、藏扇,成了文人雅士的一种情怀。俗话说:扇者,夏
用冬藏,时令分明,谓之气;有架支撑,谓之骨;竹制成骨,谓
之节;摇动生风,谓之风。赤暑炎炎,一把扇子即可拂暑,又如
有气节风骨相伴。在扇子的开合中隐含着一种进退自如的智者境
界,显示出高雅的气质和超俗不凡的文化趣味。
折扇的形制有大、小,乾、坤之分,一般九寸以上为乾扇,七寸以
内为坤扇,看上去精巧而别致,也称秋扇。
折扇主要由扇面、扇骨、扇头、扇钉四个部分组成。扇面,常见的
质地有纸和绢两种,书画还是宣纸的好用,样式颜色也多,有素
白、金铂、洒金、洒银、冷金、冷银等多种。扇骨,分大骨和小
骨,总和最多的四十档,也就是两大骨,三十八小骨;最少的九
档,也就是两大骨,七小骨。竹骨有紫竹、罗汉竹、湘妃竹、棕
竹等。
此外,小叶紫檀、鸡翅木、象牙材质的扇骨就更为珍贵。扇骨珍贵
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与扇面精致的书画,同样是玩扇、藏扇人所关注
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制扇名家,木雕、竹雕名家的作品更是弥足珍
贵。
现代 羽扇
在行内,折扇上半部宽的地方叫作板,下半部窄的地方叫作杠,板
与杠之间有一定比例。大骨的中间位置是扇肩,有无肩、庙肩、平
肩、美人肩等几种。扇头是扇骨最为末端的部分。扇钉是末端中心
的那个钉子,扇钉是折扇扇骨末端的轴心,工艺上称为烫钉。扇钉
是折扇的收合自如、经久耐用的关键。讲究的扇子还会配有扇坠,
常用玉石、桃核、橄榄核等,或编结流苏。扇套也是常见的用品,
一般是刺绣扇套,既美观又实用,便于携带,对扇子又有保护的
作用。
现代·张守涛《樽前风味独难忘》
现代· 张守涛《万点春光》
现代·张守涛《深山有寺》
现代·张守涛《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扇面纸软片
这是“扇子文化与画扇子”讲座的前半部分。有关怎样画扇子(含
画折扇需备的工具,画扇的方法和步骤,画扇应注意的问题和特殊
的处理方法),历史上几个与画扇有关的故事,两部分略。
其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守涛撰稿、丁莹校对。
张守涛, 1945年生于北京,号雅宝堂主人,近代著名文学家张爱玲之侄
孙,自幼拜师胡佩衡先生,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作品《漓江山水》1994年在日本获头等奖;《抬头见喜》1997年国际水墨
大展获金奖;《漓江秀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和平与和谐艺术展
获金奖。近年来连续在北京、天津、湖南、湖北、山东、海南、东北等地举办
个人巡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
社、吉林美木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守涛画选》1至5集、大红袍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张守涛》、《中国花鸟章法图例》等各种画集几十
种,以及文集《守涛说画》。
现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台湾)。并兼任北京大学、北方工业大
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长江大学,荆门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和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作品多次在北京瀚海、中都国际、中嘉国际等拍卖公
司上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