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陈剑观察 常态发展
收录于话题#空巢老【作者简介】陈剑 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智
库”专家组成员
中国目前设置的机构,自然都有存的价值。但是否一定需要花费纳税人的钱由官方设
立,是可以探讨的。例如,官办的副部级以上的20多个人民团体,其中的一部分是否
可以官办民助?若如此,可以大大减轻纳税人和国家财政的负担。随着形势的发展,
需要设立一些机构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例如新设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就很有必要
。设立这一部门,其基本职责是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
业,让军人无后顾之忧。这一部门的设立,笔者给予大大点赞。同样的理由是,基于
中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笔者正式建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龄事务部,以适应
老龄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空巢老人金人庆去世
照片中,前排左四是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人庆,左五是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
记尉建行。
这是28号网上盛传的一则消息:“8月27日23时47分,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9号院
19号楼1单元101室阳台书籍起火。消防部门迅速到场处置,28日0时17分火被扑灭,
过火面积2平方米,现场救出一名伤者,后送往复兴医院抢救。经核实,伤者金人
庆,男,77岁,曾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正部长级)等领导职务。8月28日6时30分,金人庆同志经抢救无效去世”。
1995年,金人庆调任北京任副市长,市委副书记。从严格意义上说,金人庆是笔者的
领导。只是笔者与这位领导没有工作接触。为悼念金人庆同志,有朋友特意上传了一
张金人庆作为副市长时与我们这一批刚刚选拔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合影照片。
金人庆去世,引发人们广泛议论的是,退休后享受正部级待遇领导的金人庆,年龄也
只有77岁。怎么就因为火灾去世呢?他的家人呢?夫人和孩子呢?网上信息透露:金
人庆部长的夫人十天之前去世的,他本人行动不便,要坐轮椅。27号半夜他给夫人烧
纸,不慎着火,不能及时自救,火势扑灭之后,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28号早上六
点去世。也就是说,这又是一个空巢老人的悲剧。
金人庆作为正部级干部,自己的养老金加上政府给正部级领导的特殊照顾,其享受的
待遇可以秒杀99.99%的中国同年龄段的老人,家中应当不缺钱。金人庆家中具体是
什么情况,笔者不了解。但有两个问题,这类退休的领导干部遇到的问题与其他老人
类似,一是能否请到满意的保姆。如果部级退休领导要求高,即使自己很有钱,也不
一定能够雇到自己满意的保姆。有人说,“中国保姆市场已经完全被毁,不仅没有价
格,没有信誉,也没有秩序,比地下黑市还要混乱”。笔者对保姆市场不熟悉,但知
道的是,请一个保姆,实际是花钱请一个家庭成员,这个人要能够称心如意,确实困
难。二是能否指望子女养老。据笔者了解,这一年龄段领导干部,一般有1至2个子
女,或是在国外,或是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难以指望。不要责怪自己子女不
孝,子女有他们的难处。这也正是笔者建议设立老龄事务部的原因之一。
二、必要性
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龄事务部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逻辑延
伸的结果。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18.70%,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万,占比为13.50%。中国老年人口的严峻性在于,
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极为迅速。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中国60岁及以上上升了5.44
个点,65岁及以上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
2.72个百分点。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9.3%)。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老人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1%是
中度老龄化,21%以上则为重度老龄化。我国已经濒临中度老龄化的边缘,按照目前
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将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在普查数据中第一次超过少儿人口数
(60岁以上2.64亿,0-14岁的少儿人口2.53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意味
着,中国已经进入老年人更多且越来越多的阶段。
中国老年人口除了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城乡差异
明显。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倒置越来越突出。农村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23.81%,比
城镇高7.99个百分点,65岁以上17.72%,比城镇高6.61个百分点。
基于中国老龄化愈益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设
立老龄事业部,正是实施这一国家战略的具体工作。
三、基本职责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 国家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但在由于体制
不顺,总体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老龄工作分属多个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
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和落实机构。现行体制仍是1999年以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
公室与中国老龄协会实行合署办公的工作体制,确难适应新的老龄事业发展趋势。
以下两份文件至关重要。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
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关于老年人的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11月12日
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决定》中明确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设立老龄事业部,是将积极应对持
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到位。基本职责是协调社会各方,助推老龄产业发
展,为老龄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设立的老龄事业部,应当是正部级国务院组成单位、具有行政主体和执法主体地位的
行政机构,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克服多头管理,整合其他涉老部门的职能
全部划归该部统一归口管理、实施监督落实。
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相关部(委)下发的文件一并纳入考核机制,凡
涉老法律、政策需相关部门执行到位的全部量化到位,由该部(委)归口考核。全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此类推。
统一和规范老龄事业部的机构设置,形成上下贯通、顺畅的老龄工作组织体系。
四、社区养老是重心
设立老龄事业部,内容丰富,非这篇短文能够顾及。从养老方面分析,应当逐步从传
统的居家养老向社区养老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社区
养老,3%左右入住养老机构。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家庭规模已经缩小到
只有2.62个人。在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而机构养老,由于费用较高,且亲情难续,人们从心理上还有一个接受过程,短期难
成气候。而社区养老,则应当扩大比重,逐渐成为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
何谓社区养老,就是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
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
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
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
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
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
社区养老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广泛接受,是因为这种养老方式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家
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或托老服务。社区养老实际也是居家养老,但与传统的居家养老相比,是增添了诸多
社会化内容。
关于社区养老,笔者有两个建议:
一是在规模较大、老龄人口较多的社区,设立老人食堂。现在空巢老人多,吃饭就是
一个大问题。城市退休老人一般有自己的养老金,让一些社会企业(不是以赢利 为目
的)参与,同时政府适时给这些社会企业一些政策补助。设立老年人食堂,给老年人
发个就餐卡,针对老年人要求,通过市场力量制作一些健康食品、营养配餐,不仅可
以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二是设立社区老人生活指导员。设立生活指导员,就是及时了解所在社区老年人口信
息,在对老龄人进行分类基础上,了解所在社区全部老人信息;对生活半自理和不能
自理的老人,能够及时提供服务指导。现在的问题是,无论城乡,往往老人情况底数
不清,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自理水平如何,不了解。这也造成了诸多人间悲剧。一些老
人死在家中多日也无人知晓。
生活指导员任务不是给老人提供具体服务,而是要充分掌握老人诸多信息,包括子女
信息、老人身体情况和经济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给老人提供生活指导,同时协调家
庭、医院和社区力量为老人提供服务。一般来说,一个社区生活指导员可以为20个半
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如果设立老龄事务部的建议能够实现,社区生活指
导员的工资收入应当由当地财政,甚至国家财政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