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爱国、黄维程)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持
续深耕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并立足基地研创实践教育的阵地作
用,在贵州省率先建立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孵化”管理档案,通过创新
“基地库房化+项目档案化+管理台账化”的工作模式,打造优秀志愿服
务项目的温暖“摇篮”,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体系化、
项目化发展,提升各类业务骨干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水平。
“红色档案分享沙龙”“音乐党课”苗语连珠”“云上讲堂”“椿萱亲子读书
会”等一系列宣讲志愿服务项目用方言、山歌、戏曲、抖音新媒体等老
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方式,创新理论进入寻常百姓的脑海心
田。
“文明超市”积分兑换、“心愿快递”“安心在身边”“和谐邻里”“服务百事
通”等志愿服务项目把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活的细枝末节,促进群众参
与乡村自治,不断改善农村精神风貌。
“‘蜡’出我的真心、染出你的幸福”“戏曲进乡村”“青春伴夕阳·留住夕阳
美”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千家万户,把文化乐园建在百姓群众的村
寨门口,精神力量汇聚城乡发展的不竭能源。
西秀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工作流程
从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进学
校、进军营、进机关、进红色教育基地、进风景旅游区、进“云”入
网,到火热开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在生机勃
勃的黔中大地,关于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话题持续升温,热度不减。
建档项目——非遗传承“手把手”志愿工程让蜡染艺术走进人民群众
背景介绍:西秀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于2022年5月挂牌成立,位
于西秀区行政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主要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传播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打造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典型为目标,深入
探索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鲜活经验。
管理档案按照“入壳——孵化——出壳”的流程提供优质全程“一站式”服务
西秀区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孵化”管理档案按照“入壳——孵化——出
壳”的流程,为全区优秀志愿服务创新项目提供优质全程“一站式”服
务。
“入壳”立档阶段注重收集发掘。
对申报志愿服务创新项目放宽条件、拓展范围和鼓励引导,凡内容涵
盖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法律服务、
卫生环保、救济帮困等10大类项目,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广泛征集、了解优秀的志愿服务活动或想法,将由基地组织人员
对项目可行性、实效性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引入基地
“入壳”,同时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前期论证、评估、项目
负责人及团队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照项目类别由志愿服务
项目孵化基地进行编号建档,实行“一项目一档案”方式管理。
“孵化”管档阶段突出支持帮扶。
对建立“孵化”管理档案的志愿服务项目,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创新课题
类项目、承办任务类项目、基础保障类项目、组织载体类项目等四类
标准进行差异性管理、精准化帮扶,采取项目化运作、档案化管理方
法,高水平规划、精细化设计。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建档入库管理后,
实行档案信息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基地会第一时间对项目推进
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订专项帮扶方案并录入
“孵化”管理档案信息中,有针对性提供阵地共享、队伍建设、能力
提升、基金支持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通过采取邀请专家开设讲座、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注入经费支持、
组织外出交流学习、定期开展座谈会等方式,促进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快速成型。
“出壳”用档案阶段强调推广应用。
通过定期举办全区志愿服务项目评比大赛,建立“孵化”管理档案的志
愿服务创新项目获奖后即可以“出壳”,并同步完成从选题立项、调
查分析、措施制定、试点测评和申报验收等主要环节的归档整理。
同时,多措并举开展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孵化”管理档案线上线下查询
服务及项目档案观摩交流,探索施行创新项目“孵化”管理档案打分考
核机制,实现对档案的闭环管理,全方位指导培育志愿服务团体和项
目,确保“出壳”后的项目能够获得持续宣传推广、经验提炼,发挥
好档案工作在志愿服务成果转化中的保障支撑作用,努力把志愿服务
的创新项目保管好、记录好、利用好,全力打造档案赋能新时代文
明实践的“西秀样板”,不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精准化、可
持续发展。
自2022年6月至今,入驻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的志愿服务团体已有
19家,“孵化导师团”有12名专家导师,83个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已
建立“孵化”管理档案入库管理。其中推荐“蜡出我的真心·染出你
的幸福”参与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获得银奖。
来文单位:安顺市文明办、安顺市档案局<馆>
(图片来源:安顺市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