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赤峰兴隆洼12月11日专电(赵环宇 梁忠升)建设基层乡镇党校是打通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阵地,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镇结合地区特点,通过整合全镇教育资源,实施“1415工程”,高标准建设镇党委党校。
建设1个数字教育平台。为稳步提升新时代基层党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学工作数字化,引进VR党建智慧沙盘。沙盘搭载了红色全景、科技党建、党的二十大、数字创作、智慧党建等多个平台。VR党建智慧系统极大地拓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以全息呈现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党员干部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和交流平台。通过立体化、交互性和沉浸式的特点,实现党员在虚拟空间中亲身参与党建活动、实践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地域、时间限制,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都能够参与学习、实践,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配套建设4个教育基地。一是建设廉洁教育基地。在宝国吐村文化广场加入廉洁元素,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基地内一面面醒目的廉洁文化墙,一个个生动的廉洁小故事,一条条发人深省的廉洁警句,一个个庄严的艺术造型,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参观者。二是打造大禾农业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核心区”、“世界小米之乡”三张世界级名片。依托敖汉大禾农业种植研发有限公司,在科学育种、科学种植、科学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三是打造史前文化教育基地。兴隆洼镇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各个时期的史前文化遗址达40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推进史前文化研学游建设史前文化博物馆,下设兴隆洼遗址、兴隆沟遗址、大甸子遗址三个教学点。四是打造生态教育基地。从1989年开始,兴隆洼镇人民开始大搞生态建设,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铸造了大青山、马鞍山、黑风岭、卧虎岭、二龙山生态建设五大精品工程和亚洲最大的人工侧柏林,森林覆被率达到41%,现有林地面积31万亩,林产业产值近3000万元。为传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优良传统,在大青山建设生态教育基地一处。
与1所大学联合办学。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乡”约未来研学实践团与镇党校联合办学,以实地考察、入户走访、田野调查等方式开展暑期研学实践。一是通过建设北京化工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基站拓宽学院学生实践基地,在传统暑期实践基地建设基础上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与第二课堂的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充盈青年人才“蓄水池”。二是通过举办第二届敖汉小米音乐会,积极落实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在学生、村民双主体的协作下将校园文化和乡村特色深度融合,唱响乡村文化“好声音”。三是通过开展文化助农专场直播活动,进一步拓宽了与学院共建劳动教育基地对口合作社的合作形式和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跑出助农直播“加速度”。在联合办学中,该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累积20余人次参与其中,在文化助农专场直播中单场直播点赞量近8万次,将敖汉生态小米样本推广至浙江、天津、湖北、新疆等11个省市地区;在第二届敖汉小米音乐会现场,吸引12家当地农户参与活动表演和策划,现场观众人次超700人次,通过联合办学为镇党委学校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重点培养5类人才。兴隆洼镇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工业、农牧业相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基层党校本着既培养党员干部,又培育行业人才的原则,打造人才培育基地。从党员干部、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才、史前文化研究人才等5大类人才入手开展人才培育工作,打通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10月份以来,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展研讨会1次,邀请中央党校教授来镇授课1次,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培训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培训肉牛、肉羊等畜牧业人才50余人次,培训谷子、地瓜等特色种植人才50余人次,培训史前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才2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