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邢成)近年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加大广华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发展扶持力度,以点带面、优化布局、完善链条,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全链化发展,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规模化”发展提质增效
“从外地购买菌棒,成本大、损耗大,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建成了自己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建有食用菌发菌车间、出菌棚、灭菌车间等配套设施以及159个标准化种植大棚,构建起一条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大棚种植、冷藏烘干、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去年园区共生产菌棒80万棒,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园区工程师乔长贵介绍道。
为了做强特色“文章”,园区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进行食用菌种植试验示范及推广,先后引进羊肚菌、北虫草、猴头菇、东北元蘑等多种中高端菌类,丰富菌菇种类,提高生产效益,为打造本地区食用菌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园区生产菌种50万棒,还引进了榆黄蘑、竹荪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目前出菇状态良好,即将进入出菇盛期。
“院地企”协作优势凸显
为了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食用菌产业科研、推广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新开地乡与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合作打造全旗首个食用菌研发博士工作站,组建了由王燕春博士等三名博士带队的食用菌研发团队,进行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试验示范,为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
“我们在新开地乡建立的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是为了开展优良品种的筛选、优质菌种的扩繁以及规模化养菌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丰富当地食用菌品种、市场,提高产业收益。”王燕春博士说。
此外,乡党委政府探索搭建“企业+致富能人+科研院所”生产全过程有效衔接的“产学研观用基地”,强化科研人才、技术、品种等优势资源聚合利用,培育出更多的乡土农民食用菌技术人才,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小蘑菇”实现精彩绽放
走进竹荪大棚种植试验基地,一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竹荪蛋破土而出,一朵朵竹荪菇竞相绽放,头戴青褐色的冠冕,撑起洁白的网状裙摆。
竹荪,被誉为“菌种皇后”,是食用菌中的珍稀品类,其营养价值高,富含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优良的蛋白和营养源,主要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南方地区,经博士工作站的专家引进棘托短裙竹荪、红托长裙竹荪品种并试种成功后,实现了这一高端食用菌的“南菇北移”,填补了内蒙古地区在竹荪本土化培育上的空白。
目前,园区共试种了3个棚,约2亩地,预计亩产鲜品600斤、干品80斤左右,每亩产值稳定在2万元以上。计划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探索适宜本地的冷棚种植、林下种植以及科学高效的“一年种植出菇两年”栽培模式。
不断探索、笃定前行、开拓进取是新开地乡食用菌产业崛起的力量之源,乡党委政府将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群众的增产增收、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有力保障。
|